●简介
血液流变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
●血流变检查项目
1)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反映血液血细胞与血浆间比例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粘除脑血管病外见于红细胞增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相应降意味着机体失血或贫血
2)反映血液粘滞性——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受红细胞压积改变改变般说红细胞压积高全血粘度高 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增高见于列疾病脑血管病、红细胞增症、冠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病、结缔组织疾病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3)反映血细胞聚集性——红细胞电泳间:间愈短、则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间愈处于散聚集性减少;反若间愈反映其表面电荷愈(详见公司首页左侧“实用工具”内的《2017年产品目录》)
●样本采集要求:
1. 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血前应安静休息,忌烟忌酒,对具有溶栓抗凝作用的药物、降脂药物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阿司匹林制剂等,应在检验前3天停用。采血前一天晚上忌食海鲜、肉类等富含脂肪类食物,应在早晨空腹抽血。
2. 采血时的要求。选择肘部静脉,多取坐位。采血时应尽可能减少压脉带对血管的压力,尽可能缩短血管受压的时间,采血速度应迅速,以免对红细胞造成损伤。
3. 肝素抗凝管的采集,使用一次性专用肝素抗凝管,当血液抽出注入肝素抗凝管后,应立即充分颠倒混匀,以免产生凝块而影响测定。采血量不得少于5毫升。
血沉管的采集,使用一次性专用血沉管,血液注入血沉管时,不得有气泡,不得低于第一刻度线,高于第二刻度线,采完后,应立即充分颠倒混匀,以免产生凝块而影响测定。
●服务流程
1北京地区可在跟客户约定时间上门取样。
2.样本带回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测,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定结果为准。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备注:参数数据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切 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切 男:5.6~6.7 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
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切 男:14~20 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切 男:10~13 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 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 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 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男:7.16 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